1950年大汉奸回国,才知亲生儿子是红色特工,感叹:你骗得我好苦_张梦实_张景惠_东北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69

1950年8月,辽宁抚顺。

在这座东北重要城市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内,一批汉奸和战犯正被押解回国。这其中,有伪满洲国最后的傀儡皇帝溥仪,也有众多伪满政府的高官,比如曾任“伪满国务总理”的大汉奸张景惠。

这些人早在东北被苏联红军俘获,随后在苏联的监狱里度过了五年多的时间。此次,中苏两国经过协商,苏联决定将他们移交给中国方面。

就在押解途中,张景惠忽然在人群中看见了一张令他震惊的面孔——竟然是自己的爱子张梦实。更令他意外的是,儿子竟然成了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。

这让张景惠恍然大悟:原来自己那最宠爱的儿子,竟然是潜伏在自己身边的红色特工。想当年,他曾经满口喊着要严惩“共谍”,却没料到身边的儿子就是最危险的间谍。

面对这种局面,张景惠心情复杂,他看着儿子,不禁感叹道:“你骗得我好苦!”而作为汉奸之子的张梦实,也深知命运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,心中充满感慨。
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
说起张景惠,他在东北的确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。

展开剩余89%

他出身农家,少年时随家人卖豆腐为生。张景惠很有城府,善于交际,常去赌场结识各种人物。随着东北军阀林立,他带着一帮地痞混混组建了“自卫团”,自己成为团练长,实际上这帮人不过是替有钱人看家护院的小打手。

按理说,像张景惠这样的地方小人物很难翻身,但命运垂青了他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八角台救了东北军阀张作霖。那时,张作霖在金寿山被土匪围困,走投无路,恰好路过张景惠的地盘。自此,张作霖对他感激不尽,后续发迹后对张景惠更是信任有加。

皇姑屯事件后,张景惠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东北特别行政区长官。伪满洲国成立后,张景惠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举家迁往长春,担任伪满政府的“国务总理”,彻底成为卖国汉奸。

在东北,他一直以严厉著称,无论对下属还是同僚都有自己的一套手腕。但他也有软肋,那就是他的儿子张梦实。

像其他东北军阀一样,张景惠有许多夫人,背景各异:有才华横溢的女学生,有风尘女子,也有能干的商贩之女。1921年,他看上了天津的京剧老生徐芷卿,并花重金迎娶她。

徐芷卿聪明伶俐,知书达理,深受张景惠宠爱。婚后不久,她为张景惠生下了儿子张梦实。年过半百才得子的张景惠对这个孩子格外珍惜,给徐芷卿买了带花园的洋房,还安排了数名家仆专门照料母子。张梦实从小衣食无忧,生活奢侈。

张梦实稍长,张景惠便发现儿子聪慧过人,远胜其他几个兄弟。于是,他特地请了一位俄语教师,为张梦实授课。不出所料,儿子很快掌握了俄语技能,只是他没想到,这也让张梦实开始迷恋上了苏联文化。

张景惠任总理时,张梦实和母亲随他迁至长春。此时,张梦实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戛然而止,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矛盾和焦虑。

一方面,父亲官位显赫,家中金钱滚滚而来,各种巴结者蜂拥而至;另一方面,学校里的同学却常嘲讽他“汉奸之子”,纷纷疏远他。

这一切让张梦实感到极度压抑,尤其是看到父亲在日本人面前讨好笑脸,更令他心痛。终于有一天,他决定离开这个让他窒息的家。他给俄语老师留下信件后,背起行囊悄然出走。

儿子失踪,张景惠急得团团转,派人彻查长春,贴告示,发电报,终于在丹东附近找回了张梦实。

回家后的张梦实心情复杂,父子感情变得微妙。

不过,张梦实很快找到了精神寄托——母亲身边的丫鬟大俊。

大俊是1938年由徐芷卿买回张家的小丫头,刚来时连名字都没有,都是徐芷卿给她取的。张梦实对这些家务事并不太上心。

有一次,张梦实探望母亲,恰逢她用鸡毛掸子打大俊,大俊跪地不语,不认错也不辩解。徐芷卿见状,见儿子来了,便不再追究,命令大俊“滚开”。

这件事深深印在张梦实心中,他觉得大俊和自己一样,有种打破命运枷锁的勇气。于是他开始关注她,教她读书识字,两人逐渐产生感情。

大俊确实是个好姑娘,有张梦实的支持,她刻苦学习,立志考取助产护士,将来能自食其力。(为何提及她的情感生活?因为大俊后来对张梦实的大事业帮助极大,后续还请继续关注。)

正当两人情意绵绵时,张梦实收到了堂兄从日本寄来的信。堂兄高中毕业后赴日早稻田大学就读,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早前,张梦实曾向堂兄吐露想逃离家庭的苦衷,这次堂兄来信劝他赴日留学。张景惠出于儿子的未来考虑,也没多阻拦。

1940年,19岁的张梦实怀揣对大俊的不舍,登上了前往日本的客轮,从此真正离开了那个令他压抑的家。

初抵日本,他攻读法律专业。当时,伪满高官子弟中有许多人被送往日本留学,他们中不少人像张梦实一样,难以接受汉奸政府的“文化”,渴望为祖国做出贡献。

这群有志青年组建了著名的“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”,简称“救亡会”,由我党骨干张为先等人领导。

受堂兄影响,张梦实早已对共产主义心生向往,果断加入“救亡会”。组织对他身份特殊,实行严格单线管理,要求他长期潜伏,利用自身身份搜集情报。

从此,张梦实开始了传奇的特工生涯。

喜欢电视剧《伪装者》的朋友,可能对剧中胡歌饰演的明台印象深刻。现实往往比艺术更残酷:

张梦实潜伏在父亲身边,没有“明楼”“明诚”那样的兄弟帮忙;

他的父亲虽然是大汉奸,但对他感情深厚,要他公开反对父亲,难度极大。

然而,张梦实必须克服重重困难。

他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在1941年夏天苏德战争爆发时展开。苏联需要获取日本军事动向,以便部署欧洲战场。经我党与苏联研究决定,启用张梦实这条情报线,派他回国用一周时间,从父亲处探查关东军将领山下奉文的动向。

彼时,张梦实尚未毕业,只以假期探亲为由回长春。张景惠听说儿子回家,自然欢喜无比,毫无怀疑。

张梦实开始频繁陪伴父亲,出入其办公室,细致分析大量文件,终于发现山下奉文已秘密抵达三亚,关东军显然有大动作。

这条情报至关重要,苏联随后通过其他渠道验证,做出相应部署。

1943年,张梦实完成日本学业,组织派他回国加入长春地下党情报小组,接受高层单线联系,执行潜伏任务。

彼时的张梦实风度翩翩,法律政治双修,举止大方,给父亲张景惠很大面子,父亲也乐于让他接触各路军政要员,对他的抱负基本支持。

比如,张梦实想娶大俊,母亲徐芷卿因其出身不满坚决反对,父亲倒是洒脱地同意了。张景惠心想,娶不成还可以给儿子再娶几个。于是,两人顺利成婚。

为保护大俊安全,张梦实未向她透露真实身份。令人感动的是,大俊虽不明白丈夫为何时常做些异常举动,却始终愿意帮忙。

一次张梦实要帮一位特工同事进银行工作,需要父亲公文包里的“卡片”证明。情急之下,他托大俊出手。

当天,张景惠下班回家,大俊伪装成迎接者,顺利从公公手中接过公文包,并悄悄取出“卡片”交给丈夫。

有了大俊这个可靠搭档,孤立无援的张梦实多了坚实后盾。相比其他特工,张梦实的身份优势使他贡献独特:

一方面,他利用关系为党内安插人员,有的是他推荐入职,有的是借假身份潜伏,构建了庞大的情报网;

另一方面,他能接触日本高层,譬如神秘的谷次亨,一般人难以接触,张梦实却能借父亲关系套近乎。

日久天长,谷次亨把张梦实当作能陪酒买单、寻乐子的纨绔子弟,防备逐渐放松。

通过谷次亨,张梦实获得绝密情报:伪满政府内有“火曜会”非官方团队,成员多为高层,每周二以酒会形式聚会,讨论制定政策。

于是,每逢周二,张梦实便混入其中,秘密收集情报。

一次次任务的成功完成,使张梦实成长为出色特工,在敌人眼皮底下传递情报,从未露出破绽。
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,伪满政府内乱四起,许多大臣准备逃亡。

张梦实尚未接到公开身份指令,仍秘密传递汉奸出逃情报给苏联。结果,这些汉奸被苏军逮捕,并陆续押解到苏联。

苏方称他们为“抑留者”,对如何处理他们内部曾有争议,因此他们被留在苏联直到中国解放战争期间。

此时,张梦实身份尴尬:他的情报工作是秘密的,苏军不知其真实身份,作为“伪满总理”之子,他也被俘虏送往苏联。

他们被关押在伯力监狱,与2000多名日本战犯及汉奸同囚。身为汉奸子,张梦实内心难以平静,但又无法向苏军解释自己身份。

如果泄露组织情况,会危及国内同志安全。于是,他默默忍耐了五年,父亲张景惠一直不知他的真实身份。

1950年,新中国成立后,苏联开始将这批人陆续押回国内。3月,张梦实作为首批“战犯”被押回,关押于沈阳监狱。

此时,他确定公开身份无碍,便在监狱发放的信息表中如实填写:曾参加东北青年救亡会,并列出证明

发布于:天津市